为何将温湿度和自净时间列于手术部洁净用房重要技术设计指标内?
李达达 2024-12-06 09:29:52 阅读
洁净手术部的各类洁净用房细菌浓度和洁净度级别除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外,还应按设计要求满足静压差、最小换气次数、截面风速、温度、湿度、照度、噪声、新风量、最小手术间自净时间等9个技术指标。
下面这张表引用于《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中4.0.1表。
注释:
1.负压手术室用房室内压力一栏应为"负”值。
2.平均风速指集中送风区地面以上 1.2m 截面的平均风速。
3.眼科手术室截面平均风速应控制在 0.15~0.2m/s。
4.温湿度范围下限为冬季的最低值,上限为夏季的最高值。
5.手术室新风量的取值,应根据有无麻醉或电刀等在手术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而增减。
洁净手术部内各类洁净用房是按细菌浓度划分等级,而以空气洁净度级别作为必要的保障条件,在手术室中各分区的细菌浓度又按区、按级规定了允许的最大细菌数。而洁净手术部各类洁净用房的技术标准,均应以其净化空调系统 (或设备) 运行并稳定后,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所达到的浮游菌或沉降菌平均浓度与空气洁净度级别 (包括>0.5um 和 5pm两种粒径) 均符合相关要求为依据,而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后,有关其他技术指标还应符合上表的规范值或范围。表中 所包括的9 个指标,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其中几个主要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其中静压差指标,又是防止交叉感染、达到保持手术部内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保证防止其他部门通过空气对手术部干扰的重要指标。如下图
从图可以看出,对医护患者的舒适性有六个指标,分别是截面风速、换气次数、温湿度、照度、噪声、新风量,而影响房间内洁净度的技术指标则是截面风速、换气次数、静压差、新风量、气流组织、自净时间。温湿度和照度直接影响手术感染。
常规手术室内较为合适的温度为 21~24℃,这是共识。对于高级别手术室往往涉及工作强度大、手术时间长的手术,如大型骨科、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等,希望温度低些。16.7℃是血管与心脏手术的要求。或者说高级别手术室出现,扩大了手术室温度控制范围。而小儿普通外科等手术则要求温度高些,但一般不宜超过 26℃。这就造成各国标准的一些差异。如美国 ASHRAE170 标准,B、C 级手术室为 20~24℃,A 级手术室为21~24C;美国退伍军人医院标准为 16.7~26.7℃;德国 DIN标准 Ia、I b手术室为 19~24°C;俄国标准均为18~24℃;日本标准为 22~26℃;瑞典标准为 22±4℃;法国标准为 19~26°C。各国标准均强调手术室温度可调,这就是说现在手术室温度控制范围宽了,并不是系统达到了该范围内任一点就达标,而是根据医疗要求随时能达到该范围内任一温度。
2002 版《规范》对各级手术室都定为 22~25℃。经征求各方面意见,实际工作中,医生希望降低对温度的要求。但从具体情况看,造成医生困扰的原因主要是运行过程中温湿度调节不及时不到位。而且,过低的温度是导致病人患低温症的主要原因,也常为病人所不能忍受,常采取暖垫等措施。此次修订后《规范》将各级手术室确定为 21~25℃。
手术室内较为合适的相对湿度为 40%~60%。据研究,相对湿度50%时,细菌浮游 10min 后即死灭;相对湿度更高或更低时,即使经过24h大部分细菌还活着。在常温下,φ=60%以上时发霉,φ=80%以上则不论温度高低都要发霉。当相对湿度超过 65%,手术部位感染率风险就增加,这成为手术室相对湿度控制的上限值。至于相对湿度下限值引起的讨论,是因为近年来研究与大量实例说明空调系统加湿会引起室内人员感染发烧,也加大了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室内相对湿度控制下限值以减少系统加湿时间,是一项有效措施。基于最新科研成果,美国加州建筑设施法规首先提出将医院中病人短时诊疗的科室,如手术室、内窥诊疗室、治疗室等,将相对湿度控制下限值放宽到20%。由于现代静电控制技术完全可以不再依赖室内的相对湿度,而且科研成果也证明低湿度并未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为此美国ASHRAE170 标准颁布修订案D将原相对湿度 30%~60%修改为 20%~60%;俄国标准只提相对湿度最小为30%;瑞典标准手术室均为 20%~65%;法国标准为45%~65%;日本标准 2004 版规定夏季均为50%,冬季均为55%;美国退伍军人医院标准仍定为45%~55%。总之,手术室相湿度范围冬季可低到20%,高到55%,而夏季低到55%,高到65%。
2002版《规范》相对湿度将I、II级的定为40%~60%,III、V级的定为35~60%。传统理念主要因为低于30%的相对湿度会引起静电和切口干燥,此次修订后《规范》既考虑到现有静电防护技术水平,也考虑到仍有一些手术室内静电控制并非良好相对湿度低于 30%会出现有起静电的现象,在许多医院中也屡见不鲜。因此《规范》将手术室相对湿度一律定为30%~60%,对一些辅助用房更降低为25%,上限取到 65%。
关于温、湿度不达标的天数的规定:
1)考虑到节能要求,不因为了保证全年几天(实质几个小时)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手术室正常运行,盲目加大手术室冷热源容量。本《规范》规定了不达标时间。德国标准DIN1946也明确规定“一年中只允许有几天的时间出现实际值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温度或相对湿度”。
2) 至于温湿度允许超标天数的要求,是指不允许连续 2 天 (不是指连续 48小时,是指在两天的使用时间中)不达标。如果用房出现连续 2 天在手术室使用期间温湿度不达标,需要对系统从设计、施工到运行进行检查、排除问题。需要指出,设计时仍然是参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选取室外设计参数,该参数是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确定的,与这里所说的连续 2 天并不矛盾。
连台手术之间应有自净时间,长了固然好,但不经济;短了又有可能留下污染和感染的危险。术间自净时间定义为:在正常运行的换气次数条件下,使手术室内术后废弃物已被清除后的空气含尘浓度降低约 90%或降低到设计洁净度级别上限浓度之内所需的时间。
动态的平均污染水平约是静态的 5 倍,若考虑上一台手术结束时洁净度级别降低一级,即污染提高 10 倍,应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要求,图 4-6 所示是计算自净时间的,图中N0为污染后的浓度,N为恢复正常的浓度,按上述条件 N0/N=10,查该图得 nt=420,n为换气次数,t为自净时间。
I级n约在 50 次左右,II级按 26 次计,III级按 20 次计,IV级按 14 次计,取整后即为换气次数,t为自净时间。
(2) 国外情况:德国标准规定当含尘浓度降低约 99%的时间为术间自净时间,瑞典标准规定为降低 90%所需时间为自净时间。
医疗关联着人的健康与生命,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会不断投入到医疗领域之中,医疗装备也因此日新月异。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使了当今医疗技术革命,尤其是手术技术。